三月初三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,也是纪念薛涛制笺的日子。自魏晋始,经后代沿袭发展,三月三逐渐成为汉族水边饮宴、祓禊消灾、郊外踏春、文人雅集的节日。同时,农历三月三也是明代蜀藩王汲取薛涛井水仿制薛涛笺的日子。
成都薛涛研究会依托于成都市望江楼公园,积极开展薛涛主题学术研究和薛涛文化科普宣传。成都市望江楼公园位于锦江南岸,修竹万竿,是纪念蜀中第一才女薛涛的祠宇型园林,又有“每年三月三日,(薛涛井)井水泛滥,郡人携佳纸向(薛涛井)水面拂过,辄作娇红色”的传说。因此,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副研究员、成都薛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汪辉秀提炼出民歌小调:“三月三,在水边;三月三,栽竹竿;三月三,薛涛笺。农历三月三,薛涛芳魂返,素笺变彩笺,素笺变彩笺。”
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再现上巳节传统民俗,宣传四川历史名人薛涛,3月31日(农历三月三)上午,成都薛涛研究会和成都市望江楼公园联合举办2025“三月三”纪念薛涛活动。此次活动在成都市望江楼公园文物区举行,以“上巳承雅习、诗笺忆芳魂”为主题,包括以下六项内容:1.三月三小调踏歌(融合汉服服装秀);2.祓禊祈福仪式;3.学术讲座;4.文艺表演;5.曲水流觞;6.薛涛笺制作体验。
三月三小调踏歌环节,人们身着汉服,哼唱着“三月三”小调,撑着色彩斑斓的油纸伞,沿着五云仙馆、流杯池、吟诗楼畔的池水,载歌载舞,伴着幽幽翠竹凤尾森森、龙吟细细,沉浸式体验三月三上巳节民俗。
祓禊祈福仪式传承于三月三上巳节祓禊消灾民俗,成都薛涛研究会秘书长吴明丽用翠竹枝条沾水洒在人们手心,寓意洗涤身体、净化心灵,驱除晦气与污秽,消除疾病与灾祸,祝福人们幸福安康、顺遂美满。
学术讲座环节,汪辉秀和现场观众分享了《万里桥边女校书》。汪女士通过下面四首诗,论证薛涛是大唐女官——剑南西川幕府女校书郎。
寄蜀中薛涛校书
唐·王建
万里桥边女校书,枇杷花里闭门居。
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
赠韦校书
唐·薛涛
芸香误比荆山玉,那似登科甲乙年。
淡沲鲜风将绮思,飘花散蕊媚青天。
摩诃池赠萧中丞
唐·薛涛
昔以多能佐碧油,今朝同泛旧仙舟。
凄凉逝水颓波远,惟有碑泉咽不流。
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
唐·薛涛
西陆行终令,东篱始再阳。
绿英初濯露,金蕊半含霜。
自有兼材用,那同众草芳。
献酬樽俎外,宁有惧豺狼。
学术讲座之后,是纪念薛涛文艺表演。首先,秘书长吴明丽弦而歌之,弹奏吟唱薛涛诗《鸳鸯草》,分享薛涛诗的诗韵美和音韵美。
成都文理学院樊正浩吟诵白居易《琵琶行》。
四川工艺美术集团韩悦表演舞蹈《锦笺舞韵》
成都薛涛茶艺馆林永春、代英表演茶艺:《一盏春色》
曲水流觞-诗歌酬唱、才艺分享
薛涛笺制作体验
在上巳节当日开展纪念薛涛的“三月三”小调踏歌,祓禊祈福,聆听薛涛文化讲座,进行薛涛诗琴歌弹唱、,有利于传承与弘扬“三月三上巳节”中国传统民俗文化,宣传四川历史名人薛涛,形成成都薛涛研究会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,打造成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,提升薛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